心靜凝望希望之源:由莫拉克風災談苦難的超越性

姚孟昌

(若望保祿二世和平對話研究中心主任)

「神啊,求您賜我寧靜的心,接受我所不能改變的事,賜我勇氣,改變我所能改變;賜我智慧,分辨兩者的差別。」

~〈求賜安寧禱告文〉-引自美國神學家尼布爾。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The Serenity Prayer” by The American theologian, Reinhold Niebuhr. (1892 –1971)

與自然和好

今年八月八日侵台的莫拉克颱風,在中南部多處降下刷新歷史紀錄的大雨。截至9月8日為止,至少造成619人死亡、76人失蹤,農業損失超過新台幣164億元。這是台灣氣象史上傷亡最慘重的侵台颱風。多處山地部落慘遭滅村,鄰近海濱的林邊佳冬積水近月,土石漂木,堆積如山。災民在承受親人失蹤、家園殘破的傷痛,對未來復原重建仍覺茫然無措。此次災害更造成內閣改組,多位首長下台。其震憾不下於十年前的921震災。

儘管風災過後,台灣處處充斥負面情緒,我們卻也在紛擾之中看到人性光輝。國人在災後展現同胞大愛,各項捐助、收容、復建工作無待政府發動,早已由各民間救援組織、慈善機構、宗教團體推動展開。包括本校在內之各大專院校學生自發地參與清理災區的工作。來自全球各地的捐助物資與善款紛紛湧至,尚有來自國外的宗教領袖親臨災區,撫慰人心。這一切告訴人們,即使面對苦難與紛擾,仍應對人心的良善抱持信心。

莫拉克風災發生迄今已近兩個月,或許此時我們較能以超越的心態反思此次風災教導我們什麼﹖首先,隨著地球暖化,生態破壞,加上國人對於山林、土地、溪河無限制的開發,台灣自然環境已達一雨成災的地步。人們對於大地未能存感恩之心與其共生,卻只顧現今區區經濟利益,竭澤而漁、旦旦而伐,其結果自然是遭致大地的反撲。今天,自然災害發生已是平常,國人除須未雨綢繆,對防災救難應隨時預備,慎重以待。更應正視國土乃是上蒼賜予我們及我們子孫的產業、開發經營時須遵守環境倫理(Environmental Ethics)與世代正義(Intergenerational Justice)原則。絕不可因個人物質需求而損耗後代子孫賴以為生的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且須積極投注資源心力於大地復育。為此,國人必須有超越當代利害考量的心智,謀求後代子孫的利益以及自然永續。

◎ 與他人和好

其次,此次風災中政府表現著實令人失望。不只防災應變因循苟且,災後政府部門間交相卸責,更令人瞠目。當局未能展現領導與擔當則罷,首長欠缺同理心與溝通力的談話更令人氣憤。此事件提醒國人,在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我們是否過於看重政治領袖之資歷與媒體前光鮮亮麗的表現,卻疏於其能力品格﹖我們評斷政府表現是否只在意立即可見的政策支票,卻疏於永續規劃﹖在樹立政治偶像的同時,卻疏於對政治領袖的監督﹖當國人爭相批判政府救災荒腔走板時,卻未自省身為國家公民所該盡的職責﹖風災過後,全民應超越藍綠朝野、地域族群、專業本位的觀點,共同督導政府進行重建復育的工作。更應反省人民對於公共議題的無知與政黨意識的偏執,也是造成責任政治無法伸張的原因。

最後,莫拉克風災揭露台灣最需要被復育的部份是人與人間相互關係。災後,台灣瀰漫暴戾怨懟等負面情緒重創中央與地方、民間與政府、國內與國外、甚至各個宗教團體間和諧。倘若人與人間無法以良善互信相待,又何能期以同心同力,應付災變﹖為此,台灣亟待有識者重申社會倫理與道德教導,並以榜樣導正人心。可喜的是,在九月二日當天於高雄舉行之「天法自然,人與大自然的對話」座談中,達賴喇嘛與天主教台灣樞機主教單國璽以誠實、真誠、坦率之心彼此對話。兩位宗教領袖的成長歷程、宗教背景固有不同,但兩人皆同意宗教須以慈悲和寬恕為出發點,幫助世人調整其天人、物我與人我之間的關係。

◎ 靜心、互愛、希望起

不同宗教間透過對話達到彼此尊重、彼此了解,可以尋得合作助人之道。誠如達賴指出,人們不可能從身外之物得到內心平靜,真正的寧靜源於人與人間的寬恕、了解與尊重。唯有不含偏執的關愛和慈悲,才能為人類帶來真正的和平。看到兩名老者對話交接間,雖無深奧義理與高言大智,卻處處展現彼此間的欣賞與謙和。這場對話值得飽受「達賴來訪」一事紛擾的國人反思,在動盪不安中我們失去最寶貴的東西不是家園財產,而是內心寧靜與對人的信任。因此,災後復育當從人與人間關係的重建開始。

只是,超越苦難,談何容易﹖這是為何人們必須借助信仰之力方能達成。在天主教信仰中,苦難是煉盡生命雜質的烈火,也被看為化了妝的祝福。天主沒有允諾除去信徒的苦難,但祂賜給信徒足以超越苦難的愛心、信心、與希望。聖經告訴我們,天主愛世人,祂樂與困乏、貧窮哀苦者同在。在苦難中,人應學習天主的榜樣,以愛心彼此相顧,分擔勞苦。天主賜給信徒信心,明白人可運用超越世俗的智慧與勇氣去克服眼前的難處。信仰使人超越環境中的苦難,使人在風雨之中依然可以安睡如常。且因為認識天主的美善,人們在苦難中可以懷抱喜樂,心存盼望。誠如單國璽樞機主教提醒國人﹕「莫拉克風災讓沒有受災的人發出愛心。當我們看到台灣有很多愛心時,這就是希望。愛會把死亡、災害、絕症轉化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