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廢除死刑國際研討會

時間:2001 / 6 / 24 ~ 2001 / 6 / 26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法律系所

若望保祿二世和平對話研究中心

地點:輔仁大學法管學院濟時樓九樓會議中心

宗旨與目標 :
台灣社會的自由化及對尊重人權的發展是肯定的,因此廢除死刑的議題越來越重要。
今年五月份,輔仁大學董事長單國璽樞機主教寫信給新總統陳水扁先生,邀請他考慮廢除死刑。
同時有些民間團體積極反對死刑。
一般面對某幾個案子,比較少整體來看。因此我們在輔大願意以學術的方式研究有關題目。

台灣社會的自由化及對尊重人權的發展是肯定的,
因此廢除死刑的議題越來越重要。
今年五月份,輔仁大學董事長單國璽樞機主教
寫信給新總統陳水扁先生,邀請他考慮廢除死刑。
同時有些民間團體積極反對死刑。
一般面對某幾個案子,比較少整體來看。
因此我們在輔大願意以學術的方式研究有關題目。

大會圖案:

奧托國王的判決 Dirk Bouts(d. 1475)
現收藏於比利時魯汶大會堂

Solidri6

看看這張圖:
你看到一個頭,一個人頭,死刑都是與頭有關的,我們不一定把頭砍下來,它們仍會停止運作,不論你是注射致命液體、 使用絞刑、有毒瓦斯,還是電椅。死刑都是有關人被砍、被剁、被殺。

這是一個無辜的男人,在行刑後才證實清白。你要給他甚麼樣的補償呢你要給他太太甚麼呢? 她已是一名寡婦。看她捧著自己丈夫的頭,這可是她大婚之日所許的嗎?現在丈夫已死,誰來安慰她?

有那個人夠資格安慰她?你要如何開始呢?「太太,很抱歉,我們錯了,以後一定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情……」

看看那提著人頭的手,這就是正義之手嗎?這是甚麼樣的正義呢?當正義就是殺害義人,那是甚麼樣的正義呢?這是劊子手的手,是人的手,死刑不是由法律執行,也不是由刀子或機器, 而是人的手,撰寫法律、握刀子、按扭、注射毒液。然而,誰膽敢命行刑者做這樣的行為?誰的責任?國家、你、我、我們,大家統統告訴這人:「去吧,執行這任務,這是對的,這是好事。它阻止、預防罪惡,停止謀殺,滿全正義…」是的,但是這個無辜者的頭,正躺在他守寡太太的臂彎。

雷敦龢Edmund Ryden SJ


議程:

第一天:廢除死刑的文化與哲學思想的基礎
6月24日(星期日洗者若翰誕生)

"我要你立刻把洗者若翰的頭,放在盤子上給我。"(谷6:25)

第一場:中華文化與廢除死刑
主持人:陳榮隆副教授

第一場講:中國文化與廢除死刑(韓毓傑教授)
此次演講探討傳統中華文化與司法施對廢除死刑的依據。在傳統社會中,只有在秋天,冬天才可以實施死刑,必須配合春秋的變更。此種思想表示尊重生命的精神。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是否能建立一個完全否定死刑的思想?中國法思想能不給廢除死刑一個基礎?此種考慮與今日台灣社會有何種關係?

第一次回應:台灣文化與廢除死刑(謝邦昌教授)
民間統計調查能幫助我們更體地瞭解台灣人民對死刑的意見,也許第一個反應是支持死刑,但如因他們考慮到無辜者被判死刑可能性等因素他們的態度可能有些許變化。

第二場:國際文化廢除死刑
主持人:詹德隆副教授

第二次演講:廢除死刑的國際運動(William A Schabas 沙巴斯教授)
國際法從十九世紀就開始關注死刑的問題,1948年的人權宣言申明生命的權利,但沒有明顯地給予死刑一個例外。接著的公約多把它視為一種例外,但這些公約目前已被廢除死刑的任意議定書所取代。本論文就是要從這些公約與任意議定書中,檢視廢除死刑在歐洲政治性倡議的端睨,同時也會討論到國際刑法、引渡條約及死刑等議題。

第二次回應:國際標準與台灣(陳隆志教授)
台灣文化是開放的全球文化,因此是否能接受國際反對死刑的理論?特別要討論對美國繼續施行死刑對台灣社會的影響。

第三場:宗教與廢除死刑
主持人:詹德隆副教授

第三次演講:基督宗教與廢除死刑(Fausto Gomez OP葛默神父)
本論文擬從倫理及神學的角度探討廢除死刑的問題,反對死刑的倫理基礎來自於死刑並不是阻嚇犯罪力量的有效工具,更重要的是,死刑是對人類生命的不尊重,而且違反了人類同舟共濟的生活實體。聖經訓誨並不主張死刑,初期基督宗教傳統似乎是反對死刑的,因為死刑違背了愛鄰人的誡命。在菲律賓,基督徒與「反對死刑聯盟」人士合作,這個聯盟的目標是中止死刑,繼而廢除死刑。

第三次回應:佛教與廢除死刑(昭慧法師)
本文由因果關係廢除死刑:慈悲菩薩不能違背惡有惡業的規律,因此惡徒該受罰。不過不殺生戒提醒我們,不僅原來的罪傷害生命,國家執行死刑亦然,因此國家不該要求其官員殺人,免得他們也有惡業負擔。同時,本文討論如何處理撫平受害者家屬之心靈。

第二天:廢除死刑的司法問題
6月25日(星期一 屈原逝世紀念日)

第四場:回應要求死刑
主持人:羅怡德教授

第四次演講:回應要求死刑的理論(Michael L.Radelet拉德列教授)
在美國過去二十多年以來,贊成執行死刑的討論有重大的改變,本論文將以1975年贊成死刑的論據,與今日的支持死刑理論比較。一度為人所支持的死刑合理性,因著社會科學的研究,其重要性已大大減弱。另一方面,一些支持死刑的理論是基於賞善懲罰的原則,但基於宗教團體對受刑人的關懷,這種看法亦已逐漸消減,且愈來愈多人意識到社會應如何幫助受刑人家庭。在未來,可能「誰應該死?」的討論重點會轉為「誰有權執行死刑?」

第四次回應:國內支持死刑的理論(李念祖律師)
由於最近幾個非常嚴重的屠殺案子,使國內支持死刑的人數不少。他們想法的基礎是人民的感情?是理性的考慮?歷年中有沒有變化?犯人死之後,是否真正地安慰了受害者的親友?

第五場:廢除死刑與國際司法環境
主持人:羅怡德教授

第五次演講:國際條約的廢除死刑條款(Theodore S.Orlin歐林教授)
本論文要探討執行死刑的國際法要求。依功利主義的邏輯,法律理論和實效性的考量應達到「為最多數的人謀求最大的幸福」。那麼,死刑對國家及人民是否達到最大的利益?國家為了人民的福祉,到底應該推行死刑,抑或廢除死刑?死刑要符合國際法的標準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第五次回應:中華民國與國際法標準(廖福特博士)
本論文擬從台灣觀點檢視憲法、法律和大法官會議,探討國際標準與現今在執行上的落差,這個落差該如何填補,尤其針對中華民國已簽署但仍未批准的「公民及政治權利公約」的效力,第二任意議定書之效力,以及國際人權標準如何進入憲法。

第六場:廢除死刑與司法的公正
主持人:甘迺迪律師

第六次演講:死刑所帶來的不公正(葉仁真律師)
本研究是關於1987年解嚴以後,死刑案子應有的立法程序。立法機構雖然提供了一些標準確保執行上的公正性,在很多案例中可以發現,個人及文化上的因素會干禦司法程序的客觀性。此外,本研究會補充死刑犯的社會學背景,有關這方面的資料嚴重缺乏,而且在收集上也碰到極大的困難。

第三天:台灣如何回應廢除死刑的要求
6月26日(星期二 半天)

第七場:國內廢除死刑的未來
主持人:史慶璞副教授

第七場演講:台灣死刑的司法改革步驟(謝瑞智教授)
徹底廢除死刑是最後的目標,達到此目標前,台灣可以多利用"行政特赦"以及"減縮死刑罪"。此演講將提出一個可行的司法改革。

第八次演講:如何改變民間對死刑的看法(Ross Daniels丹尼爾先生)
在國內,大多數人民支持死刑,如何改變民間思想?如有另一個大案子,支持廢死刑做好甚麼樣的準備?新聞媒體又如何推動廢除死刑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