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寬恕就沒有正義

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

1. 今年,我們在世人矚目的九一一悲慘事件的陰影中慶祝世界和平日。那天發生了一件恐怖的罪行:在短短幾十分鐘裡,好幾千的無辜者慘遭殺害,他們中各個種族的人都有。從那時起,世界各地的人都深感自身的脆弱,並對未來開始產生了莫名的恐懼。面對此一情景,教會願對她所抱持的希望作見證,即教會深信:在人世變遷上,罪惡,即罪惡的奧秘(mysterium iniquitatis)並不具有最後的決定權。聖經中記述的救恩史,能燭照世界的整個歷史,它為我們指出,整個人類的歷史,有著天主的慈愛眷顧與關懷,他知道如何感化最冷酷的心,他也能使不毛之地長出美好的果實。
在二○○二年的開始,就是這個希望支持著教會:在今天的世界中,雖然「罪惡」似乎再度佔了上風,但是藉著天主的恩寵,這世界一定會改變,人心最崇高的渴望會得到滿全,真正的和平要當道得勢。

和平:正義與仁愛的功效

2. 最近發生的事件,包括前面提到的恐怖謀殺事件,促使我反省到一件事,就是每當想起在我生命中,特別是青年時代對我影響至深的歷史事件時,發自我內心深處的省思。
在我的思緒和祈禱中,常想到由於納粹與共產黨的極權統治,使許多民族及個人承受無以復加的痛苦,其中有我的許多朋友和熟人。我常常凝思這個揮之不去的問題:怎樣才能恢復那曾受暴力重創的道德與社會秩序呢?經過省思及參照聖經的啟示,我確信,除非以正義加上寬恕做為回應,否則無法完全恢復這破碎的秩序,真正和平的支柱是正義及來自於愛的寬恕。

3. 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要怎麼說明正義與寬恕是和平的泉源及先決條件呢?我以為,不論多麼困難,我們可以說、也必須說;它的困難在於人往往認為正義與寬恕是不能相容的。但寬恕是與憎恨、與報復相對立,卻不與正義相背。真正的和平其實是「正義的功效」(依卅二17)。正如梵二大公會議所說,「造物主為人類社會安置了秩序,和平便是秩序的成果,應由渴求更完美正義的人們,見諸實行」(《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78)。一千五百多年來,在天主教會內一直迴響著聖奧斯定的教導:他提醒我們,在這世界上,我們應該建立、也能夠建立的和平,就是有正當秩序的和平,即秩序的和諧(參閱《天主之城》19,13)。
因此真正的和平是正義的果實,是一種美德及法律保障,保證完全尊重人的權利與義務,並公平地分配利益與負擔。但是有鑑於個人及團體的有限及自我主義,人間的正義往往脆弱且不完美,因此正義的履行應該佐以寬恕,這樣才能徹底治癒創傷並重建紊亂的人類關係。這對處理那些不論是存在於個人層次或更廣泛的,甚至國際層次上的緊張關係,都是必要的。寬恕絕對不相反正義,因為寬恕並不表示免除培損補過的必要。毋寧說寬恕是正義的滿全,導向秩序的和諧,而秩序的和諧與短暫的掩旗息鼓不可同日而語,它是從深處治癒心靈的創傷。為得到這樣的治癒,正義和寬恕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這篇文告中,我願探討的就是與和平攸關的這兩個幅度。今年的世界和平日,能為全人類,特別是各國領袖,提供一個機會, 即在面對許多持續地折磨這世界的嚴重問題時--首當其衝的就是那些有組織的恐怖主義所製造的新的暴力--省思正義及寬恕的必要。

恐怖主義的現實

4. 今天國際恐怖主義份子所攻擊的,正是那建基於正義與寬恕的和平。近幾年來,特別是自冷戰結束後,恐怖主義已發展成一個政治、經濟及技術相互勾結的精密網路,它跨越國界,擴及全世界。這是指由那些擁有龐大財力資源的恐怖組織,它們發展出影響深遠廣泛的策略,襲擊那些與恐怖份子所追求的目標毫無關係的無辜人民。
恐怖份子組織用他們的黨羽做武器,去打擊無自衛能力、毫不提防的人民時,就清楚地表示出灌輸給他們的必死之心。恐怖主義出自仇恨,導向隔離、懷疑及自我封閉。暴力上加暴力的慘劇接二連三發生,也把後來的世代牽連在內,使分裂的仇恨代代相傳。恐怖主義來自對人類生命的輕視。為此緣故,它不但犯下不可容忍的罪行,而且因為它訴諸於恐怖行動,當作政治及軍事手段,因此它本身就是一種攻擊人性的真正罪行。

5. 因此我們有保護自己、反對恐怖主義的權利;但為行使這權利──一如行使其他的權利,其所採取的方法與手段,必須尊重道德及法律的規範。我們應該正確無誤地指出犯罪的人,因為犯罪常是個人行為,不應把恐怖份子所屬的國家、種族或宗教牽扯進去。國際合作打擊恐怖份子的行動,也應該在政治、外交和經濟層面上有所作為,以決心和勇氣致力解決受壓迫及邊緣化的情況,因為這些情況能助長恐怖份子的意圖。事實上,在一些權利受長期踐踏,不公義被長期縱容的社會裡,比較容易滋生恐怖份子。
然而,我們還應堅定地聲明,絕不能以世界上的某些不正義,做為恐怖份子行暴的藉口;同時也應該指出,恐怖主義一心要使秩序徹底瓦解。其實,在被害者當中,首推數百萬計最難以承受國際團結崩潰的人民--也就是那些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他們本來就是貧窮度日,而在全球性的經濟和政治混亂中,受害最慘重的也會是他們。恐怖份子聲稱他們的行動是為了窮人,顯然是一個公開的謊言。

不可假借天主之名殺人!

6. 以恐怖行動殺人的人,滋長輕賤人性的心態,表現出對生命、對未來的絕望。在他們眼中,一切事物都是可憎的,都應被毀滅。恐怖份子認為他們所相信的真理或曾遭受的痛苦都是最大的,即使他們報之以殺害無辜,也是正當合理的。恐怖主義常常是狂熱的基本教義派所衍生的後果,以為個人能把自己對真理的看法,強迫其他人接受。其實,即使假定一個人得到了真理--往往只是有限的與未臻完美的方式--也絕不能強加給別人。良心上反映出天主自己的肖像(參閱創一26-27),尊重人的良心,意思是說我們只能向他人提出真理,接受與否則是對方的事。以暴力的方式強迫他人接受自己所認為的真理,是違反人性的尊嚴,到最後也侵犯了我們所佩帶的肖像--天主。因此我們以為基本教義派是一種激烈地反對信仰天主的態度。恐怖主義不只是在利用人,也利用天主;把天主塑造成一個偶像,藉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7. 因此,沒有一位宗教領袖能容忍恐怖主義,更不用說去宣講了。以天主之名宣稱自己是恐怖份子,假天主之名對他人行使暴力,那是對宗教的褻瀆。恐怖份子的暴力與對神的信仰是自相矛盾;天主是人類的創造主,祂關心人類、愛護人類。暴力行為尤其相反我們對主基督的信仰,因為基督教導他的門徒這樣祈禱:「寬免我們的罪債,猶如我們也寬免得罪我們的人」(瑪六12)。
基督徒遵守耶穌的教導及效法他的榜樣,相信慈悲為懷就是實踐生命中的真理:我們能夠、也應該富於仁愛,因為天主是愛,而他向我們顯示了他的仁愛(參閱若壹四7-12)。天主為救贖我們而進入歷史之中,並藉著受難日的痛苦事件,為復活主日的勝利預做準備。我們的天主是富於仁愛與寬恕的天主(參閱詠一○三3-4,10-13)。因此耶穌對那些批評他不該與罪人一起進食的人說:「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瑪九13)。基督的門徒,在祂救贖性的死亡與復活中受洗,必須常是富於仁愛與寬恕精神的人。

寬恕的必要

8. 但「寬恕」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為什麼應該寬恕別人呢?反省「寬恕」,必定免不了會碰到這些問題。不妨重提我在一九九七年世界和平日文告《寬恕他人,樂享和平》中曾說過的話,我願再次提醒,必須先把寬恕的精神植根於人們心中,然後才能成為一個社會的現實。只有當寬恕的倫理與文化盛行時,我們才能期待在社會的行為和法律制度中,能表現出「寬恕的政治」,透過寬恕的政治,正義才能取得更富人性的特色。
事實上,寬恕是一項個人的選擇,在內心決定掙脫以惡還惡的本性。這項選擇,多少反映出天主的愛,因為儘管我們有罪,天主仍然接納我們。基督的寬恕給我們立下最卓絕的榜樣,他在十字架上祈求:「父啊,寬赦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路廿三34)。
因此,寬恕的根源和準則是來自於天主。但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能從人的正確推理來了解寬恕的意義。首先就是能根據人做錯事時,內在的體驗來了解。他體驗到人性的軟弱,希望別人對他寬大為懷。那麼,在希望別人怎麼對待我們的同時,我們為什麼不同樣對待別人呢?所有的人都希望有機會重新開始,不要永遠停留在自己的錯誤與過犯之中。他們都渴望放眼未來,能發現新的機會去信賴他人、為人獻身。

9. 由於寬恕是人的行為,更是個人在他與同儕關係中所採取的主動行為。但人基本上具有社會性,有各種的關係,透過這些關係,他們表達自己,不只是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因此在社會的層面上也絕對需要寬恕。家庭、團體、社會、國家及國際社會都需要實踐寬恕,使割裂的關係重新連接起來,跨越互相指責的情勢,克服歧視他人的誘惑。寬恕的能力是使未來社會充滿正義與團結的基礎。
相反的,拒絕寬恕,尤其是若因為不能寬恕而導致衝突延續,會使人類的發展受到極大的影響。浪費人類資源於武器競賽,而不用於發展、和平與正義上。因著不能和好,使人類蒙受了多大的痛苦!由於不能寬恕,使進步受到了多大的延誤!和平是促進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只有透過寬恕,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和平。

寬恕是最好的途徑

10. 「寬恕」不是一個立刻就能了解或很容易接受的提議,在許多方面,「寬恕」是一個弔詭的訊息。其實,「寬恕」常常是以表面上一時的「失」,換來長期真正的「得」。暴力則恰好相反;它選擇了表面上一時的「得」,卻換來真正且永遠的「失」。寬恕也許看似軟弱,但要給予寬恕或接受寬恕,卻需要相當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勇氣。在某些方面看來,也許是縮小了自己,但它其實能引領我們進入更圓滿、更豐富的人性,使人散發出造物主的燦爛光輝。
為福音服務的牧職工作,使我覺得有責任,同時也有力量去堅持寬恕的必要。今天我再度作此呼籲,希望能激發人們對這主題加以嚴肅及成熟的思考,同時希望能在個人的心中以及在世界上各民族的關係中,廣泛地喚起心靈的覺醒。

11. 在省思「寬恕」時,我們自然會想到某些地方的衝突,它們無休止地加深仇恨、製造分裂,和一連串的個人及集體慘劇。我特別想到在聖地所發生的一切,聖地本是天主與人相遇的地方,是一個受祝福的地方,和平之子耶穌曾在那裡生活、死亡並自死亡中復活。
目前複雜棘手的國際局勢,更強烈地要求我們解決那持續了五十多年,時而強烈、時而緩和的以阿衝突。不斷地以恐怖行動和戰爭來因應,只會使情勢更不可收拾,也使各方面懷抱的希望減少,因此,必須代之以談判解決衝突。如果大家都有意讓正義與和好佔上風,那麼每一方的權利和要求,都可以列入適當的考量,並以公正的方式取得平衡。我再一次呼籲在聖地蒙受上主鍾愛的人民,共同為開創一個相互尊重以及有建設性協議的新紀元而努力。

不同宗教間的了解與合作

12. 在這整個努力中,宗教領袖負有重大責任。基督宗教的各個教派以及世界各大宗教,必須共同合作,消除導致恐怖主義的社會及文化因素;教導人們了解人的偉大與尊嚴,培養天下一家的胸襟與情懷。這裡就特別涉及基督徒的合一及宗教相互間的交談與合作的領域,如何在開放的態度中共同促進世界和平。
我尤其深信,猶太教、基督宗教及回教領袖必須率先公開譴責恐怖份子,並拒絕給予恐怖份子任何在宗教或道德上的合法性。

13. 蓄意謀殺無辜,不論在何時何地都是一項重大罪行,絕無任何例外,全世界的宗教領袖若能共同為此一真理作證,就能形成合乎倫理標準的大眾輿論,這是建立國際文明社會的先決條件,保證人人能在正義與自由中追求秩序的和諧。
各個宗教在承擔這項責任時,除了寬恕之道外,別無他途。寬恕開啟相互了解、尊重與信任的道路。各個宗教若能教導人們互相寬恕,就是締造和平,反對恐怖主義;因為在寬恕別人或請求他人寬恕時,人們知道有一個更高於他的「真理」;並在接受「真理」時,超越了自己。

為和平祈禱

14. 正因為這個緣故,為和平祈禱並不是致力和平工作之後的添加物。相反地,為和平祈禱是工作的核心,能使和平建立於秩序、正義及自由的基礎上。為和平祈禱,意思就是開放心靈,接納天主更新一切的大能。天主的恩寵神力,能消除人間種種阻礙和封閉,為和平打開大門;堅固並開擴人類大家庭的團結,突破分裂和衝突的攸久歷史。為和平祈禱就是為正義祈禱,為各國家、各民族自身及相互間的正當關係祈禱。此外,它也是為自由祈禱,特別是為宗教自由祈禱,這是每一個人的基本人權及民權。為和平祈禱表示期待天主的寬恕,也懇求有勇氣去寬恕那些冒犯了我們的人。
基於這些原因,我已邀請全世界的宗教代表,在二○○二年一月廿四日共聚於聖方濟的家鄉──亞西西,一起為和平祈禱。我們要藉這個方式顯示,真正的宗教信念是各民族間相互尊重、和諧相處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泉源;宗教信仰確實是消弭暴力及衝突的良方。在這個令人憂心忡忡的時刻,整個人類大家庭渴望聽到我們所懷希望的可靠理由。我們有意在亞西西宣揚的,就是這希望──以聖方濟自己所使用的美麗句子來說:我們祈求全能的天主,使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他和平的工具。

15. 沒有寬恕就沒有正義,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這就是我在此文告中,希望向信徒及非信徒、向所有關心全人類福祉及人類未來的善心人士所傳達的訊息。
沒有寬恕就沒有正義,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這是我希望向那些對人類的未來負有責任的人士所講的話,希望他們在做任何重要的、困難的決定時,能為人的真正利益及人類的共同福祉著想。
沒有寬恕就沒有正義,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我要持續不斷地向那些因某種原因而懷恨在心,尋求報復或蓄意破壞的人士,再三重覆這項提醒。
在今年的世界和平日,願所有信徒心中都能發出更熱切的祈禱,為恐怖主義的受害者、為他們受到重創的家人、為所有仍在承受恐怖主義與戰爭傷害及驚嚇的人們祈禱。願我們的祈禱之光也能普照那些行為殘酷、嚴重侵犯天主及人類的人,願他們能自我反省,意識到自己的罪;願他們能放棄一切暴力的意圖,進而請求寬恕。在這動盪不安的時代,願人類大家庭能找到正義與仁愛相偕所帶來的真正且永久的和平!

二○○一年十二月八日 發自梵蒂岡
若望保祿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