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 作者 Super User
- 分類:教宗若望保祿二世1979-2005
- 點擊數:2577
一、寬恕他人、享樂和平
再過短短的三年,我們就要進入一個新的千年。這段期盼的時間,正是我們反省的時間,也可以說,這是邀請我們,從歷史的主宰-天主的觀點,對人類的旅程作一番評估的時間。回顧前一個千年,特別是回顧本世紀,我們必須承認,社會文化、經濟、科學、技術等領域的進步,大大的高照了人類的道路。但不幸的是,這個新的光明卻與拂之不去的黑暗陰影存在,尤其是在道德及人類團結方面。此外還有那令人深惡痛絕且醜惡的暴力,以其古老的方式,或以翻新的伎倆仍然傷害著許多人的生命,破壞家庭、分裂社會。時候到了,我們必須下定決心,從自己所處的實際情況出發,一起踏上一趟真正的的和平之旅-和平的朝聖。有時種種的困難會令人卻步;種族、語言、文化和宗教信仰,往往是這旅途上的障礙,在我們的過去,總有一些悲痛經歷或年代久遠的分裂,因此,要一同前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麼,我們要問的問題是:我們應該遵循哪一條路徑?應該標定哪個方向?
當然,有助於恢復和平,同時又能衛護正義和人性尊嚴的因素很多。不過除非真誠的寬恕能根植於人類的心中,和平的過程就永遠不可能真正開始。缺乏這樣的寬恕之心,創傷會繼續潰爛:人們會渴望報復,新的破壞行為會產生,年輕的一代會永遠懷恨在心。寬恕他人,並得到他人的寬恕,是走向真正而永久和平的必要條件。
因此我懷著深切的信念,願在此懇求每一個人,都能在寬恕的道路上尋求和平。我非常瞭解,「寬恕」似乎與人的看法相反,而人的想法往往屈服於衝突和報復的力量。但是愛的邏輯會激發寬恕,這愛,就是天主對每一個人,對每一民族和國家,對全人類大家庭的摯愛。從人的立場來看,寬恕別人好像是很愚蠢的事,但是如果教會有勇氣宣揚寬恕之道,那正是因為她對天主無限的愛,有堅定不移的信心。聖經向我們作證,天主是富於仁慈的,對於回頭歸向祂的人,祂也充滿寬恕(參閱則十八:23;詠卅二:5;詠一○三:8-14;弗二:4-5;格後一:3)。在我們彼此的關係中,天主的寬恕,就成為我們心中永不枯竭的寬恕泉源,幫助我們以真正的手足情誼,共同生活在一起。
二、傷痕累累的世界,渴望治癒
正如我說過的,儘管現代世界的成就可觀,但仍然有許多矛盾。工業和農業的進步,提高了數千萬人的生活水準,也使更多人滿懷希望。科技縮短了距離,資訊可在瞬間傳遞,更使人類的知識得以日新月異。人類愈來愈尊重環境,並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全世界每個角落,都有大群志願工作者,毫不倦怠且默默的為了人類福祉而努力,他們對於滿足窮人和受苦者的需要,更是不遺餘力。
對於我們這個時代,所有這些積極的面貌,我們怎能不心懷喜悅的承認呢?遺憾的是,在今天的世界中,消極的警訊也不在少數。這些警訊包括唯物主義,愈來愈輕視人的生命,而且比例之高,已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許多人一心只追求利益、特權和勢力,除此之外,生活中再沒有其他的目標。這種現象造成的結果是,許多人深深陷入心靈的空虛孤單,另一些人則依然因為種族、國籍或性別而受到歧視。貧窮把大批人民逼向社會的邊緣,或且更糟的是,使他們滅絕。有太多的人,戰爭已是他們生活中每天必須面對的冷酷現實。在一個只重視物質和轉瞬即逝的財富的社會,那些不符合這一標準(不上道)的人,都會受到排拒、遺棄,推向邊緣。面對這種種釀成人間慘劇的情況,有些人寧可閉上雙目,以冷漠作為逃避。他們的態度就和加音沒有兩樣:「難道我是看守我弟弟的人?」(創四:9)然而教會卻有責任提醒每一個人,傾聽天主嚴厲的禱告:「你做了什麼事?聽,你弟弟的血由地上向我喊冤!」(創四:10)
我們的弟兄姊妹中,有這麼多人在受苦,我們怎能漠不關心!他們的痛苦在向我們的良心求助,而良心是我們內心的聖所,是我們直接面對自己、面對天主的地方。我們怎能不注意到,每個人或多或少的參與天主所召叫的,重新審視生命的工作呢?我們都需要天主及近人的寬恕,因此我們都必須欣然寬恕他人,也要求他人的寬恕。
三、 歷史的負擔
寬恕之所以那麼難做到,並非只是當今的情況所致。由於歷史背負了暴力和衝突的沈重負擔,且不易擺脫,難於自拔。濫用權勢、欺壓和戰爭,曾給無數人帶來痛苦,而且,即使這些可悲事件的原因早已消失,它們的遺毒和破壞性的影響力仍然存在,在家庭、族群和全人類之間,引起恐懼、猜疑、仇恨,也造成分裂。這些事實都對那些努力克服過去所受影響的善心人士形成嚴厲的考驗。但是人不能一直做過去歷史的囚犯,這是一項真理,因為個人以及人民都需要一種「回憶的治療」(心理的治療),使過去的惡魔不再重返。這並不是說,我們應該忘記過去的事件,而是說要用一種全新的態度重新反省,要從痛苦的經驗中確實得到教訓,瞭解到只有「愛」能使人建立,仇恨則只會帶來破壞及毀滅。報復會產生致命的循環,必須靠著因寬恕而重新得到的自由來取代。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研讀其他民族的歷史,但是不要流於輕斷與族群的偏見,卻要努力去瞭解他們的觀點,這正是為文明而奮戰!是教育和文化層面上要面對的莫大挑戰。如果我們同意踏上這趟旅程,我們就會逐漸明白,錯誤並不全在某一方,我們會看到,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歷史,往往是被扭曲了的,甚至是受到操縱以致產生悲劇性的結果。
以正確的心態讀歷史,會使我們更容易接受並尊重存在於個人、團體和民族之間的各種社會、文化和宗教上的差異。這是走向和好的第一步,因為尊重差異,是個人之間及團體之間建立真正良好關係固有且必要的條件。一味壓抑差異,固然會造成表面上的和平,卻會產生一種不穩定的情況,事實上,那就是新的暴力發生的前奏。
四、 和好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戰爭,即使是希望「解決」引發戰爭的種種問題,其代價也會是留下一群戰爭的受害者和各種破壞,使得繼之而來的和平談判,背上沈重的負擔。對於此一現象的覺悟,應能鼓勵人民、民族和政府,徹底地超越「戰爭的文化」,不但超越最令人厭惡的戰爭,那就是,為了稱霸而動武,同時也要超越那種雖不那麼令人厭惡,其破壞力卻並不遜色的戰爭形式,也就是為了快速解決某一問題,而訴諸武力。正是我們的這個時代,已經見慣了種種最尖端的毀滅性武器。這迫切需要發展一種協調一致、不自相矛盾的「和平的文化」,這種文化會在武裝衝突的爆發似乎不可避免之前,能搶先一步,防患未然,包括採取各種步驟,來停止武器製造業和軍火販子的成長。
不過,即使在這之前,還應該先把我們對和平的真正渴望,轉化為一種堅定的決心,決心消除邁向和平之途上的每一個障礙。在這一方面,各宗教都能提供重要的貢獻,正如他們過去曾經大聲疾呼的發言反對過戰爭,並勇敢的面對了可能的危險後果。的確,我們大家豈不是都受到召叫,從宗教傳統中汲取真正的遺產,好能有更多的貢獻嗎?
在此同時,各國政府和國際團體的責任仍然是非常重要。他們應貢獻力量促進和平,也就是應建立有力的結構,承受得起政治的不穩定,藉以保障每一個人在每一種情況下的自由與安全。例如聯合國,為信守創立時的宗旨,最近也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以維持或恢復和平。在這方面,我們希望已成立五十年之久的聯合國,能適當的檢討它可以使用的種種方法,使該組織能有效的面對這個時代的新挑戰。這樣的期望,應該不為過。
其他國際性及區域性的組織,也都是促進和平的重要工具:它們致力於發展實用的做法,以帶來和好,並積極的努力幫助因戰爭而分裂的人民,好讓他們重新找到理由,能和平並和諧的共存,這些現象著實令人感到欣慰,這一類調停斡旋的努力,讓那些顯然處於無助中的人民又有了希望。此外我們也不應低估地方性組織的努力:在那些已播下了衝突種子的地方,這些組織的存在,可以直接觸及個人,可以在對立的派系間斡旋,而增進彼此間的互信。
然而,持久的和平,不僅僅在於結構和方法而已,更重要的是,它有賴於採納一種共存的方式,這方式的特點是互相接納,並能打從心裡寬恕。我們都需要他人的寬恕,因此我們也應隨時樂於寬恕他人。寬恕及求恕,是非常可敬的行為;有時,世世代代處於充滿暴力的憎恨中,寬恕是唯一的一條出路。
當然,寬恕並非發乎自然,也不是人的習性。打從內心寬恕他人,有時是真正英勇的行為。因為戰爭、恐怖主義或罪行,而失去了孩子、兄弟姊妹、雙親或整個家庭,會使人在他人面前完全封閉自己。那些因土地或房屋被剝奪以致於一無所有的人,還有那些難民,以及受到暴力羞辱的人,無法不心懷憎恨,亟思報復。只有在尊重、瞭解、接納之下所產生的溫暖的人際關係,才能幫助他們克服這類感受。天主是愛,從天主而來的「愛」,可以療傷止痛,正因為有了這「愛」,即使是一顆受創傷的心,也能克服諸多困難,體會到寬恕帶來的自由。
五、 真理與正義:寬恕的前提
最真實、最崇高的寬恕,是一種出自於自願的愛的行為。正因為它是一項愛的表現,因此也有它固有的要求:第一個要求就是對真理的尊重。唯有天主是絕對的真理,但是祂使人心渴望真理,祂又在降生成人的聖子身上,充分啟示了這真理,因此我們都受召生活出此真理。在滿是謊言和虛假的地方,會大量滋生猜疑和分裂。政治腐敗以及意識型態的操縱,必然有違真理:它們會侵犯社會和諧的根基,也削弱了和平的社會關係的可能性。寬恕非但不阻止人追求真理,實際上還要求人追求真理。罪惡既已造成,我們必須承認,而且儘量改正補救。正是由於這樣的要求,世界各國都制
定了適當的程序,來查明有關族群之間,或國與國之間罪行的真相,做為主向和好的第一步。為了不加深雙方的敵對,以免增加和解困難(必要時)也可以不堅持嚴格遵守上述程序。有一個很普遍的情形,就是某些國家領袖,為求鞏固和平,會給那些公開承認在動亂中犯罪的人大赦。這種主動的行為,可以促使曾經對立的團體,建立良好的關係,因此可視為一種值得讚許的努力。
寬恕與和好的另一個先決條件就是正義。在天主的法律中,在天主對人類的慈愛與憐憫的計畫中,可以找到正義的終極基礎(註1)。這樣說來,在派系衝突時,正義就不只局限於決定哪一派理直理虧,更重要的是,應努力重新建立與天主、與自己及與他人純正的關係。因此,在寬恕與正義之間並無矛盾。正義所要求的補償,寬恕既不將它免除,也不使其減少,而是努力將個人和團體重新納入社會,將國家重新納入國際社會中。即使是曾經犯罪的人,也有不可剝奪的尊嚴,任何懲罰都不可以奪去他們的尊嚴。悔悟及重建的大門,應該永遠敞開。
六、 耶穌基督,我們的和好
在今天,有那麼多需要和好的情況!世界的和平十分依賴和好,因此在面對這樣的挑戰時,我懇求全體有信仰的人們,並特別懇求天主教會的成員,能以積極而實際的方式,致力於和好的工作。凡是有信仰的人都知道,和好來自天主,祂時時準備好,要寬恕那些決心遠離罪惡而投靠祂的人(參閱依卅八:17)。天主無盡的愛,遠遠超越人類所能理解,正如聖經上所說︰「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初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縱使她們能忘掉,我也不能忘掉你啊。」(依四九:15)
天主召喚我們都能與人和好,而天主的愛是和好的基礎。「是祂赦免了你的各種愆尤,是祂治療了你的一切病苦;是祂叫你的性命在死亡中得到保全,是祂用仁慈以及愛情給你作了冠冕。…祂沒有按我們的罪惡對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過犯報復我們。」(詠一Ο二:3-4、10)
慈愛的天主樂意寬恕我們,祂甚至藉聖子,把自己賜給世界,天主聖子來到世上,救贖每一個人,也救贖整個人類。人類的罪行,在聖子被釘十字架時達到了頂點,但在面對這罪行時,耶穌卻向天父祈禱︰「父啊,寬赧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路廿三:34)
天主的寬恕,表現了祂身為天父的慈愛。在福音浪子的比喻中(參閱路十五:11-32),父親一看到兒子回家,就跑上前去迎接,他甚至不讓做兒子的向他道歉,做父親的原諒了一切(參閱路十五:20-22)。寬恕人和受人寬恕,都會使人得到莫大的喜樂,這種喜樂可以治癒看似無法治癒的創傷,可恢復彼此間的關係,並在天主無盡的愛中牢牢生根。
耶穌的一生都在宣揚天主的寬恕,但祂也教導我們,要得到天主的寬恕,條件是必須互相寬恕。在天主經中,祂教我們這樣祈禱:「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瑪六:12)。耶穌把「如同」這兩個字交給我們,做為將來天主審判我們時的尺度。在寬恕之道的比喻中,那位不肯寬恕人的僕人受到了處罰,因為他對主人的其他僕人十分心硬(參閱瑪十八:23-35)。耶穌講這個比喻,是為教訓我們,那些不願寬恕別人的人,將因此一事實而自絕於天主的寬恕:「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瑪十八:35)
我們在祈禱之前,應該先盡自己之力,誠心誠意地去跟與自己有過節的弟兄和好,而且從某些意義上來講,也是藉著這和好來保證我們祈禱的純真。除非如此,我們的祈禱就不會中悅天主。也只有在跟兄弟和好以後,我們才能獻上令天主喜悅的禮物(參閱瑪五:23-24)。
七、 為和好而獻身
耶穌不但教導祂的門徒,寬恕他人的責任,也有意使祂的教會成為祂和好計畫的記號和工具,使教會成為一件聖事,「就是說教會是與天主親密結合,以及全人類彼此團結的記號和工具。」(註2)依照耶穌的這個要求,聖保祿把宗徒的職務稱作「和好的職務」(參閱格後五:18-20)。但是從某個意義上來講,其實每一位領過洗的教友,都應該把自己視為「和好的使者」,因為既然因領洗而與天主和弟兄和好,他也受召,以真理和正義的力量來建立和平。
正如我在《第三個千年將臨之際》宗座文告中所指出,「在歷史中的每一世代,當他們背棄基督精神和福音時,不但沒給世界貢獻信仰價值所啟發的生活見證,反而在思想和行為上放縱自己,而這些實在都是一些反證和惡表」(註3),因此基督徒在準備進入新的千年時,都受到邀請,重新悔改。
在這些反見證當中,傷害基督徒合一的分裂,是特別嚴重的。在我們為慶祝公元二千年大禧年作準備時,應該一起尋求基督的寬恕,懇求聖神賜給我們完全合一的恩寵。「畢竟,合一是聖神的恩寵。我們必須以負責的態度來回應此一恩寵,但在為真理所做的見證上,卻不可妥協。」(註4)在為慶祝大禧年的第一年準備期,我們要把目光注視著耶穌基督-我們的和好-,讓我們藉著祈禱、見證和行動,盡一切努力,走向更團結的道路。這樣做,對於在世界各地進行的締造和平的努力,一定會有積極正面的影響。
一九九七年六月,歐洲教會要在格拉茨(Graz)舉行第二屆歐洲基督宗教合一會議,主題是「和好,天主的恩寵及新生命的泉源」。為準備這次會議,歐洲教會協會和歐洲主教團會議的主席,已簽署一項聯合聲明,呼籲重新致力於和好,這是「天主賜給我們、也賜給大地萬物的恩寵」。有許多工作等著歐洲教會去做,她們已列出其中幾項:追求更明顯的合一,致力於各國人民間的和好。願所有基督徒的祈禱,能鼓勵各個地方教會為此次會議所做的準備,也更有利於整個歐洲實際的和好行動,同時為其它各洲做出同樣的努力開一先河。
在我前面提到的宗座文告中,我也表達了熱切的希望,希望在走向公元二千年途中,基督徒能以聖經經文為恆久不變的靈感及參考。在這旅途上,最適切的引導莫過於寬恕與和好,不但要以此為默想的主題,也要在每一個人、每一個團體的具體環境中,實踐出來。
八、 對所有善心人士的懇求
這封世界和平日文告,是以信友和所有的善心人士為對象,因此在這文告的最後,我願懇求每一個人,能成為和平與和好的工具。首先我要向我的主教和司鐸弟兄說幾句話:請你們做好榜樣,不但在教會團體中,也在社會上,尤其是在民族和種族間的衝突猖獗的地方,能反映出天主仁慈的愛。雖然你們也許要忍受痛苦,但是請不要讓仇恨進入心中,
卻要喜樂的宣揚基督的福音,並藉著和好聖事,普施天主的寬恕。
對為人父母者,你們是子女信仰生活上的第一位老師,我請求你們幫助你們的子女,把所有的人都視為弟兄姊妹,要不懷偏見,以信任和接納的態度去與人交往。在子女面前,你們要反映天主的愛及寬恕;盡一切努力,營造一個團結和諧的家庭。
對為人師表者,你們的責任是教導年輕人認識複雜的歷史和人類文化,讓年輕人知道生命的真正價值,幫助他們在各種境遇中,都能實踐容忍、瞭解、尊重的美德;並標舉那些曾經締造和平及和好的人士,做為他們的楷模。
各位年輕人,你們心中懷抱著許多的希望,請學習在和平中共同生活,不要築起樊籬和障礙,因而妨礙你們分享其他文化和傳統的寶藏。對於暴力,要以和平的工作來回應,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和好而充滿人性的世界。
各位擔任公職的先生女士,你們受召為眾人的公益服務,請關懷每一個人,而不排斥任何人;特別要關懷社會上的弱勢團體。不要以個人的利益為先;不要為腐敗的所誘,更重要的是,即使在最艱難的情況下,也要以和平及和好的利器來面對。
對於從事傳播媒體工作的人,我請求各位重視與你們的專業有關的重責大任,絕不要傳播仇恨、暴力或虛假的訊息。永遠記住有關人的真理,媒體的影響力十分深遠,而它的責任就侍衛人類的福祉服務。
最後我要向所有相信基督的信友說幾句話,我邀請各位忠信地走在寬恕與和好的道路上。基督曾向天父祈求,願眾人都合而為一(參閱若十七:21),各位也要與基督一同為此祈禱時,更要伴以手足般的友誼和相互的接納。
對於每位不辭辛苦,急於建立新的「愛的文化」的善心人士,我再次對你們說:寬恕別人,享受和平!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八日發自梵蒂岡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註解:
1.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富於仁慈的天主》通諭(1980年11月30日),14。
2. 梵二大公會議,《教會憲章》,1。
3. 《第三個千年將臨之際》,33號。
4. 同上,34號。
- 詳細內容
- 作者 Super User
- 分類:教宗若望保祿二世1979-2005
- 點擊數:1868
一、讓兒童的未來充滿和平
一九九四年是國際家庭年,在那一年年底,我給全世界的小朋友寫了一封信,請求他們祈禱,讓全人類能愈來愈成為天主的大家庭,生活在和諧與平安之中。我對於在武裝衝突中以及在其他暴力中受害的兒童,經常表達衷心的關切;我也不斷地喚起全世界的輿論,注意這些嚴重的情況。
值此新年伊始,我的思想再度轉向兒童以及他們應有的希望,希望得到愛與和平。我覺得我必須以特別的方式提到那些置在受苦的兒童,以及那些在成長過程中,從未嘗過和平滋味的兒童。兒童的臉龐上本應充滿幸福感與信任感,但是他們的小臉上卻常常滿是悲傷與恐懼,可見在這些兒童短短的生命中,他們不但看到、也已遭受了多少痛苦?
讓兒童的未來充滿和平!我向各位善心的人士提出這大膽的請求,我也邀請每一個人,都來幫助兒童,使他們能在真正和平的環境中成長,這是他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責任。
二、在戰火下受害的兒童
首先,我想起在我擔任教宗職務這幾年裡,我所見過的一群兒童,特別是我到各大洲從事宗座訪問時,所見到的那些充滿幸福歡樂的兒童。在這年度的開始,我想起了他們。我希望全世界所有的兒童,都能在幸福快樂中開始一九九六年這一新的年度,也在負責可靠的成人的幫助下,享受和平、安詳的童年。
我祈求在世界各地,成人與兒童之間融洽的關係,能增進和平的氣氛與真正的福祉。然而世界上有許多兒童,卻不幸成為戰爭中無辜的受害者。最近幾年來,就有好幾百萬的兒童因此受傷或死亡,這實在是名副其實的大屠殺。
國際法雖賦予兒童特別的保障(註1),但是此一保障卻普遍的遭到漠視。由於地區間和種族之間的衝突急遽增加,人道主義者所呼籲的保障法令很難落實。兒童成為狙擊手狙擊的靶子,兒童就讀的學校遭到善意摧毀,他們就醫的醫院則被轟炸。面對如此駭人聽聞的罪行,我們怎能不異口同聲的大加譴責呢?蓄意殺害兒童,是最令人憂心的一種標記,表示對人類生命的尊重已蕩然無存(註2)。
除了那些已經遇害的兒童外,我還想起了在這些戰爭中或在衝突之後,不幸殘廢的兒童。我同樣想到那些在所謂的「種族淨化」中,有計畫地被追捕、強姦或殺害的年輕人。
三
兒童不僅是戰爭暴力的受害者;許多兒童更被迫實際投入戰爭。有些國家甚至強迫年幼的男孩女孩服役,參加戰事。他們向兒童保障,在軍中有食物可吃、有書可讀、兒童於是受到引誘,而被限制在遙遠的軍營,在那兒,他們挨餓、受虐待,更受人聳恿而去殺人,甚至殺害自己本村的村民。他們常被派去清除地雷區。在用這種方式作賤兒童生命的人眼中,兒童的生命顯然沒有多少價值可言!
青少年若曾經執槍上戰場,對他們的未來往往十分不利。他們在軍中服役幾年後,有些人退伍返鄉,可是他們常常無法適應平民生活。還有些人眼見同伴戰死,自己卻僥倖存活,對此感到羞愧,於是作奸犯科或染上毒癮。天知道會是一些甚麼樣的噩夢將一直折磨他們呢?他們的腦海中,有忘卻暴力和死亡的一天嗎?
那些人道組織和宗教組織致力於減輕這些殘酷的苦難,值得我們衷心敬佩。我們同樣要感謝那些慷慨的人士及家庭,他們以愛心接納孤兒,盡力癒合他們的創傷,幫助這些孩子再度適應原來的生活環境。
四
想起千百萬的兒童慘遭殺害,也想起許多正在受苦的兒童的滿面悲容,就催迫我們採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來維護或重建和平,同時終止衝突與戰爭。
去年九月在北京召開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在大會之前,我要求天主教的慈善機構採取一致的行動,將有關兒童與年輕婦女的課題列為優先,特別是那些處境最困難的兒童和婦女們(註3)。現在我願重新提出這項懇求,更要特別語與兒童有關的各個天主教機構和組織提出呼籲。我請求他們幫助因為暴力和戰爭受傷的年輕婦女,也教男士們如何承認和尊敬婦女的尊嚴,也幫助所有兒童重新發現天主溫柔細膩的愛。祂取了人的血肉,後來並藉著犧牲自己,將祂的平安留給這世界(參閱若十四:27)。
接著我願指出,所有的人和所有機構,從最著名的國際組織到地方性的組織,從國家元首到尋常百姓,都被邀求,在每一天的行動中,以及在生命最重要的時刻中,都應對和平有所貢獻,絕不支持戰爭。
五、 在各種暴力形式下受害的兒童
在貧窮地區及在已開發地區中,都有千百萬的兒童因為其他形式的暴力而受苦。這些暴力往往不那麼觸目,但是其可怕的程度卻決不稍減。今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社會發展國際高峰會議,強調貧窮與暴力關聯(註4),在那次會議中,各國都承諾,從一九九六年開始,他們願全國一致,更主動、更努力地致力於貧窮(註5)。其實類似這樣的建議早已見於一九九○年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世界兒童會議。貧窮卻實是造成非人性生活及工作條件的原因。在有些國家,連年紀尚小的幼童也被迫去工作,而且常常受到惡劣的待遇或嚴苛的處罰,所得的工資又低得出奇。因為他們沒有能力維護自己的權利,所以他們最容易受到敲詐和剝削。
另外有些地方則有眅賣兒童的情形(註6),把他們當作乞討的工具,甚至更慘的是,強迫他們賣淫,例如所謂的「性觀光業」即是。這種十足可鄙的買賣,不但是參與其事者的墮落,也是那些以各種花樣推動這行業的墮落。有些人乾脆公然驅使兒童參加犯罪行動,特別是強迫他們販賣毒品,天長日久,極易染上毒癮。
許多兒童淪落到以街頭為家的下場。這些年輕人,有些是逃家,有些是被家人遺棄或從來沒體驗過家庭生活。這些年輕人處在一種完全被漠視的情況下,只有靠著自己的狡黠混日子,被許多人看做應該處理的「人渣」。
六
可悲的是,即使在富裕的家庭,也會有對兒童施暴的現象。這類情形雖不常見,但我們也萬萬不應忽視。有的時後兒童是在家中,在本應得到他們信賴的人手中遭到污辱,並慘遭虐待,而有損於他們的發展。許多兒童也不得不忍受父母爭吵或家庭破碎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對兒童福利的關懷並不能預防那些往往由於成人的自私和虛偽所造成的後果。在表面的正常及平靜背後,甚至在豐富的物質享受這些掩飾下,兒童有時被迫在憂鬱孤獨的環境中成長,得不到穩定和慈愛的教導,也得不到適當的道德培育。缺少了大人的親切照料,這些孩子通常只能獨自從電視節目中去接觸現實生活,但這些節目所呈現的,又往往是既不真實,又不道德的情節,而由於年紀太小,這些兒童無法作正確的判斷。
所以,難怪這種泛濫而有害的暴力,也會殘害他們年幼的心靈,使他們天生的熱情轉為失望或憤世嫉俗,善良的本性變為冷漠與自私。當年輕人追求虛妄的理想時,他們會體驗到痛苦和屈辱,敵意和怨恨,並浸染了環繞著他們的不滿及空虛。人人都知道,童年的經驗對一個人的一生有深遠的影響,有時還會造成無可彌補的後果。
除非我們特別明確地致力於給孩子們締造和平的教育,否則不可能冀望兒童將來能建立更美的世界。兒童需要「學習和平」,那是他們的權利,是不容漠視的權利。
七、 兒童及追求和平的期望
以上我試著特別強調許多兒童今天所處的悲慘境遇。我認為這是我的責任,因為兒童是第三個一千年時的主人翁。但是我並不想因此而感到悲觀,或忽略種種希望的標記。舉例來說,在世界各地許許多多的家庭,提供了兒童在和平的氣氛中長大的環境,我怎能置之不提?我們又怎能不指出許多團體及個人的努力,幫助了困境中的兒童,使他們能在平安幸福中長大?無論公私立機構,個別的家庭和某些特定的團體,都會採取行動,專門幫助那些遭到創痛的兒童重返正常生活。特別是有許多教育計劃已經展開,鼓勵兒童和年輕人充分發揮才華,好成為真正締造和平的人。
近年來,在國際大家庭中,雖然困難重重和猶豫不決,然而為堅決而有系統地處理與兒童問題有關的意識,卻也正在與日俱增。到目前為止,已達成的成果都激勵我們繼續這些值得稱許的努力。兒童如能得到適當的愛與幫助,他們就會成為締造和平的人,建立一個友愛團結的世界。年輕人以他們的熱情和年輕人特有的理想主義,可以在成人面前做希望與和平的「證人」及「導師」。為了不致喪失這樣的可能,我們應該按照兒童的個別需要,提供他們各種機會,使他們的人格能均衡成長。平和安詳的童年,才能使兒童以信心面對未來。但願任何人都不要扼殺他們充滿喜樂的熱忱及希望!
八、 兒童學習締造和平
幼小的兒童學習的能力很強。他們觀察、模仿大小的一舉一動。他們很快地學會愛及尊重他人,但他們也很容易受到暴力和憎恨的毒害。兒時的家庭經驗會強烈影響他(她)們長大成人後的行為態度。因此,既然家庭是兒童最早接觸到這世界的地方,家庭就必須是兒童學習締造和平的第一所學校。
為人父母者,有非常好的機會幫助子女,使子女注意到這可貴的財富:即父母之間愛的見證。父母由於彼此相愛,使子女一來到這世界,就能在平和安詳的環境下成長,並且耳濡目染積極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包括:互相尊重與接納、傾聽、分享、慷慨、寬恕,這些價值觀是家庭真正的傳家之寶。由於以上種種價值觀所孕育的合作意識,父母能給孩子們一種真正促和平的教育,也讓孩子們自幼年時代開始,就成為積極的締造和平的人。
兒童與父母和兄弟姐妹分享希望及生活的經驗。他們看到在面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考驗時,如何以謙和及勇氣來面對:他們在尊重他人,也尊重不同意見的氣氛下成長。
更重要的是,兒童在接受任何言教之前,應該先在家庭充滿愛的環境中,體驗到天主的愛。在家庭中,他們得以知道,天主願意全人類都能和平相處、互相了解,並且成為一個大家庭。
九
兒童除了接受家庭提供的基礎教育外,還有權利在學校及在其他的教育機構中,接受特別的締造和平的訓練。這些機構有責任帶領兒童,使他們從他們的社會及文化中,逐步了解和平的本質與要求。兒童必須認識和平的歷史,而不是只知道戰爭的勝敗而已。讓我們給他們和平的而非暴力的典範!幸而在各個文化中以及在各個時期的歷史中,都不乏許多正面而積極的例子。我們應創造新而合適的教育機會,尤其是在那些文化及道德最為貧乏的環境中。我們應盡一切努力,幫助兒童成為和平的使者。
兒童不是社會的負擔:他們不是謀利的工具,更不是沒有權利的人民。兒童是人類大家庭中的瑰寶,因為他們具體地表現了人類家庭的希望、前途以及蘊含的潛力。
十、 耶穌,和平的道路
和平是天主的恩賜;但是我們必須先接受這項恩賜,才能締造一個充滿和平的世界。也只有常懷一顆單純的赤子之心,才做得到。這是基督徒訊息中,最深奧、也最看似矛盾的面貌;所謂成為赤子,並不僅僅是一種道德要求,也包含了「聖子降生成人」奧蹟的幅度。
天主聖子不以權利和榮耀─如同他將在世界末日一樣─卻是以一個無助且貧窮孩童的身份來到人間。他除了沒有罪過以外,在各方面都跟我們人類一樣(參閱希四:15),他跟小孩一樣地脆弱,也同樣對未來抱著希望。在人類歷史上那決定性的一刻之後,輕視兒童,就是輕視為救贖人類而屈尊就卑、棄絕一切榮耀,表現了偉大愛情的那一位天主。
耶穌與小孩子打成一片,有一次,門徒在爭論誰是他們當中最大的,那時耶穌「就領來一個小孩子,叫他立在自己身邊,對他們說:『誰若為了我的名字收留這個小孩子,就是收留我;誰若收留我,就是收留那派遣我來的』(路九:47-48)」。耶穌也嚴厲地警告我們,不可給孩子立壞榜樣:「無論誰,使這些信我的小孩子中的一個跌倒,倒不如拿一塊驢拉的磨石,擊在他的頸上,沉在海的深處更好」(瑪十八:6)。
耶穌要求門徒再變成「小孩子」。有一次一群小孩子擠著親近耶穌,門徒想把小孩子趕開,耶穌就生氣地說:「讓小孩子找到我跟前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天主的國正屬於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誰若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天主的國,決不能進去」(谷十:14-15)。耶穌就這樣把我們的想法整個扭轉了過來。成人必須由兒童學習天主的道路。成人看到兒童能夠那樣地全心信賴,也就可以學習以真正的信靠之心呼求:「阿爸,父啊」!
十一
要變成像小孩子一樣,全心信賴天父,並像福音所教導的那樣溫和良善。這不只是一種道德要求,也是我們懷抱希望的理由。即使在遇到重重阻撓,使人灰心的地方;或是在邪惡勢力大得難以抵拒,令人喪志的地方,只要能重心找到單純的赤子之心,就可以再度燃起希望。尤其是那些知道有一位天主可以信賴,而這位天主願意所有的人都能在天主國度和平的共融下和諧相處的人。至於那些雖然沒有分享信仰的恩賜,但是卻相信寬恕及團結的價值,並且在聖神暗中的幫助下,能在這些價值中看到可能使世界面貌煥然一新的人,也都能重燃新希望。
因此,我向所有善心的人士提出這大膽的呼籲及懇求。讓我們團結一致,合力對抗各種暴力,消滅戰爭!讓我們創造種種環境,以確保兒童能自我們這一代承繼一個更團結、更友愛的世界。
讓我們給兒童充滿和平的未來!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八日發自梵蒂岡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註解:
1. 參閱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二十日聯合國兒童權利大會,
特別是第三十八條;也參閱一九四九年八月十二日第
四次全體大會,討論保護戰爭中平民,第二十四條;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的草案1及草案11。
2. 參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生命的福音》通諭,3。
3. 參閱教廷參加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代表團的信
(1995年8月29日),羅馬觀察報(1995年8月30日)。
4. 參閱哥本哈根宣言,16。
5. 參閱行動方案,第二章。
6. 參閱行動方案,39。
- 詳細內容
- 作者 Super User
- 分類:教宗若望保祿二世1979-2005
- 點擊數:1901
一、「婦女:和平的導師」
在這一九九五年的元旦,在下一個千年在望的此刻,我要再度為世界的和平向你們迫切地呼籲。
我們不能在容許暴力繼續地迫害無數的個人和民族,容許戰爭仍在世界許多地區造成流血,容許因不正義使得某些地區全體百姓的生命不堪負荷。時候到了,我們要把言語化為行動,願所有個別的人民和家庭,信徒和教會,國家和國際組織全都意識到他們被召叫來更新他們為和平而努力的承
諾。人人都知道這項任務困難重重。追求和平的工作要想有效而且持久,就不能把和平看作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共存而已;而是要能影響人心並訴諸對人性尊嚴的重新覺醒。我們必須不斷地大聲疾呼:只有在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性尊嚴都被提昇,而且每個人都有機會按照這樣的尊嚴生活時,才能有真正的和平。「任何一種人類社會要想秩序良好並具生命力,就必須建基於一個原則之上,這個原則乃是:每一個都是『人』,那也就是他的本性具有上天賦與的理性及自由意志。的確,正因為他是一個『人』所以他出於天性立即且直接的擁有權利和義務。因此,這種權利和義務是普世性的,不可侵犯也不可剝奪的。」(註1)
這個關於『人』的真理是解決以促進和平所有問題的關鍵基石。把這項真理教導給人,正是為肯定和平的價值最有效也最持久的方法之一。
二、 婦女與和平的教導
以和平為目的教育意謂要打開心靈去接受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和平與地》通諭中所指出的那些價值觀:「真理、正義、愛與自由」(註2)。教宗指出,這些價值觀乃是一個和平社會的基礎。這是一種與生命的每一個層面相關的,而且是持續終身的教育課程。它訓練個人要對自己也對別人負責,要能夠勇敢睿智地促進整個人及全人類的福祉,就如教宗保祿六世在《人類發展》(註3)通諭中所強調的。這種和平教育的成功,有賴於所有以不同身份負責教育工作及社會生活的人們的通力合作之程度而定。為教育所貢獻的時間決
不是浪費的,因為一個人的未來,家庭的未來以及整個社會的未來都會由它而走。
從這個觀點出發,我願針對婦女們發表今年的世界和平日文告,並邀請婦女們全心全力地成為教導和平的人。願她們在個人與個人間、世代與世代間,以及在家庭、文化、各國的社會與政治生活、尤其是在衝突及戰爭的情況中,為和平作見證、成為和平的使者及教師。願婦女們繼續遵循引向和平之路─在這條路上,已有許多勇敢而有遠見的婦女走在她們前面。
三、 在愛內共融
我向婦女作這樣特別的邀請,請她們擔任締造和平的導師,是因為我們瞭解到天主是「以專屬於女性的獨特方式把人付託給她們(註4)。」不過,這並不表示要由女性來獨任艱鉅,而是男女兩性按著蒙召相愛、彼此滿全的道理,來同心尋求和平,合力締造和平。的確,聖經創世紀首章就很美妙地透露了天主的計劃︰祂願意男人和女人之間應該有深度的共融,彼此相知,彼此交付(註5)。在女人身上,男人發現一個可以平等對話的伴侶。此一交談、對話的渴望,是無法從其它受造物得到滿足的。它說明了,當女人是由他的肋骨受造時(按照聖經上那意味甚遠的象徵。)為什麼男人會情不自禁地驚呼︰「這才真是我的親骨肉。」(創世紀二:23)這是人世間第一聲愛的驚呼!
儘管男人和女人都是為了對方而受造的,卻並不表示天主把他們造得不完整。而是天主「造了他們是為使人們彼此共融、各人都能成為另一個的『助手』。因為就位格而言兩者是平等的(我的親骨肉…),就男女性別而言則是互補的(註6)。」這相依與互補乃是婚姻中的兩個基本特色。
四
不幸的是,人類歷久不斷的罪惡擾斷了天主的計劃,而且一直還在阻擾天主最初為夫婦、特地為兩性不同的本質而準備的計劃,使之無法圓滿實現。我們應該重歸天主的這個計劃,加強宣報它,好讓尤其是婦女們─因計劃之受阻而遭難最重的─終於能夠把她們的女性特質及尊嚴完全表現出來。的確,在我們今天的時代裡,婦女已經在這個方向跨出了意義深遠的一步。她們也在文化、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種種方面,當然也在家庭生活方面,都有了出色的自我表達。這旅程一直是艱難而複雜的,偶而也不免於錯誤,但基本上是頗有進展的。儘管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區,由於種種阻礙,婦女們仍舊未能按照她特有的尊嚴被承認,受到重視和尊敬,以致這奮鬥的旅程尚未完成(註7)。在締造和平的工作中,絕不可以忽略對婦女的人格尊嚴承認並加以促進的努力,因為正是她們蒙召在教導和平的工作上承擔著無可取代的任務。為此,我熱切地請求每一個人,反省婦女的角色在家庭及社會中的極端重要性,也留神諦聽她們在語言、行為中所表達的對和平的渴望;而在最悲慘的時刻,她們則以深沈的憂傷,默默而有力地流露出此一渴望。
五、 促進和平的婦女
為了要做一個教導和平的人,婦女必須首先培養自己內心的和平。而內心的和平來自知道天主愛我們並且願意回應祂的愛。歷史中充滿了偉大婦女的典範,她們受到這種理念的鼓勵,因此能夠成功地克服種種暴力、戰爭、被剝削、被視的逆境。然而,由於社會、文化的限制,許多女性無法全盤體認到自己的尊嚴。此外,也有些婦女則淪為物質享樂主義的犧品,被視為玩弄的對象,或被人利誘陷入令人唾棄的行業。甚至包括少女在內。對這一些不幸的婦女應給予特別的關懷,尤其是由那些家境良好、富惻隱之心的婦女們,來幫助她們去發現自己內在價值與資源。婦女必須幫助婦女,並要向在這方面已證實有能力的各種協會、運動的組織─大多是宗教性的─所提供的可貴而有效的貢獻中尋求支援。
六
在養育子女方面,為人母者擔任特別重要的角色。藉著使母親與子女結合的特殊關係,尤其是在生命最早期,母親給了子女安全感與信賴感:缺少了這些,孩子在人格個性的發育上就會有困難。往後,要和別人建立積極而良好的人際關係也不容易。母親與孩子之間這種最原始的關係,在信仰也有特殊的教育價值,因為早在孩子接受正式的宗教教育之前,母親就已經可以引導孩子的心靈,使其歸向天主。
但是這樣一種關鍵性而且細膩的重責大任,不該把它丟給母親單獨去承當。子女需要雙親的臨在和共同的關懷,因為父母能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來影響子女,而履行他們身為教育者的責任。夫婦之間關係的好壞,對子女的心理有深遠的影響,並對子女與周遭環境的關係以及一生中會遇到的其他關係也都會大有影響。
這種最早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與父母及其與家人的關係,是彼此相親相愛,並有積極的互動,孩子就能從自己活生生的經驗中學習到有利於增進和平的價值觀:熱愛真理與正義、培養有責任心的自由、尊重他人。同時由於他們在溫馨及受歡迎的環境中長大,他們能從自己的家庭關係中看到天主的愛,而在靈性的氣氛下成熟,並培養出開放的胸襟,大方地捨己為人。子女在發育的每一階段,當然都要接受和平之道的教育;青春期的子女正值難以教養的時期,更需要教育他們和平之道,因為這時他正值少年步入成年的過渡階段,危機四伏,他們要面臨攸關一生的重要抉擇。
七
面對此一教養上的挑戰,家庭乃是「社會生活的首要而基本的學校」(註8),乃是教導和平首要而基本的學校。因此不難想像:一旦家庭本身之內在穩定面臨動搖、甚至破壞的危機時,所可能發生的悲慘後果。在這一類的情況之下,婦女們常常是孤立無援的。而正是為此,她們不但應該受到
其他家庭、教會組織以及義工團體的關心和協助,也該由國家或國際組織,藉適當方式給與人道的、社會或經濟方面的支持:支持她們撫養孩子,不致被迫因無暇兼顧而放棄職責,或讓孩子由別人領養。
八
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存在於男孩和女孩,從小就有性別的差別待遇的這種惡習中。如果女孩子們從一出生就被看輕、被視為次等,她們的尊嚴將受到嚴重的傷害,她們的健康成長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危害。孩童時期性別方面的差別待遇會帶給婦女們終身的影響,並將阻擋她們不能全力參與社會生活。
有鑒於此,我們怎麼可以不承認並鼓勵許多婦女們,包括許多修會的修女們,在各洲、各文化背景中從事女性教育和關懷婦女所付出的彌足珍貴的努力?同樣,我們怎能不向那些多年來並仍繼續在惡劣環境中為促進建康,為挽救女孩的存活而努力的婦女們表示敬意?
九、 婦女,在社會做和平的教導者
一旦婦女們能把擁有的天賦充分貢獻於社會,那麼社會自我認定的方式和其結構方式必將有所改進,而更恰當地反映出人類大家庭的合一實質。這裡我們可見到為鞏固真正和平最重要的條件。愈來愈多婦女們參與地域性、全國性、國際性層次的,社會、經濟及政治生涯,因此應該是非常有益的發展。在一切的公共事務上婦女都有完整的權利積極參與,而且這種權利必須予以確認;必要時,更藉適當的立法加以保障。然而,肯定婦女的公共角色,卻無論如何不可以損及她們在家庭中無可取代的地位。她們在家庭中的貢獻,縱然其對社會福祉及社會進步之重要性仍未受到充分重視,卻實在是不可量計的。因此,我將繼續要求採取更多決定性的步驟以確認及促進此一非常重要的事實。
十
目賭今日各種暴力急據增加,我們驚慄不止更滿櫰憂慮。不僅個人,連整個社群都似乎對人類生命喪失了尊重之心。婦女、甚至孩童不幸最常淪為盲目暴力的犧牲品。這種粗暴野蠻的行為,確實為人纇良知所深惡痛絕。
我們都有責任竭盡所能,不但要將戰爭的悲劇而且要將對人類的侵害,從我們的社會中一一摒除。首先由保障生命權開始:人類之生存權,自受孕之瞬間即開始擁有,絕對不容爭辯。違反個人的生存權,無異於為戰爭的極端暴力埋下種子。基於此種理由,我呼籲所有的婦女,永遠要站穩立場,保護生命。同時,我也要敦促各位協助在苦難中的婦女、尤其孩童:最優先的是要幫助那些曾受戰爭蹂躝,帶著精神恐懼創傷的人們,唯有慈愛、憐惜的關懷方能使他們重獲信心與希望而敢於展望未來。
十一
我們可愛的故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在他指出婦女參與公眾生活乃是「時代的徵兆」之一的同時,也聲稱:她們已意識到自己的尊嚴,將不再忍受被視為工具(註9)。
婦女有權利堅持她們的尊嚴應受到尊重。當然,她們也有義務努力工作,以推展、提升不分男女所有人的尊嚴。
因此,我衷心希望,在一九九五年所推動種種國際計畫中─其中有一些特別著重婦女問題的,例如由聯和國贊助,在北京舉辦的「平等、發展及和平工作」會議─能提供良機,在和平的旗幟之下,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社群間的關係更為人性化。
十二、 瑪利亞,和平的典範
瑪利亞,和平之后,她與我們這時代的婦女是親近的,因為她曾做過母親,她曾對別人的需要立下關懷的榜樣、她為所受苦難也做過見證。瑪利亞以深度的責任心活出了天主在她內所意願的救贖計畫。當她知曉天主揀選了她做自己聖子的母親這件奇蹟時,瑪利亞的第一個思念即是起身去拜訪她那位年老的表姊麗莎,為了能給予她一些幫助。兩位表姊妹的相遇,給瑪利亞機會以那首動人的謝主曲(路一:46-55)來表達內心對天主的感恩之情。是在她內,並藉著她,天主開始了一個新世紀、新史證。我祈求至聖童貞瑪利亞保護所有為了服務生命而把自己獻身於締造和平的男男女女。以她的助佑使這些獻身者在世人前特別是那些在黑暗中,在受苦難以及渴望正義的人前,見證天主愛的和平臨在!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八日發自梵蒂岡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註解:
1.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和平於世》通諭
(1963年4月11日),I。
2. 同上259至264頁。
3. 參閱教宗保祿六世《民族發展》通諭
(1967年3月26日),14。
4.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婦女的尊嚴與聖召》
宗座書函(1988年8月15日),30。
5. 參閱《天主教教理》第371條。
6. 參閱同上第372條。
7. 參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婦女的尊嚴與聖召》
宗座書函(1988年8月15日),29。
8. 參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家庭》宗座勸諭
(1981年11月22日),37。
9. 參閱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和平於世》通諭
(1963年4月11日),I。
- 詳細內容
- 作者 Super User
- 分類:教宗若望保祿二世1979-2005
- 點擊數:2074